沒想到已經接近 10 月底了,才是本月第一篇文。(羞赧)
因為整個月為了上週的商業思維學院中區分享會焦頭爛額,身為主辦 PM 讓我沒有其他餘裕寫文,仍然感謝在團隊協助之下讓活動圓滿結束,也終於可以回顧這場活動。
我們邀請了江湖人稱 S 姐——謝瑞珊,以及商業思維學院產品系系主任 Evonne——蔡伊芳,分別在獵頭與產品界經歷豐富、個人品牌亦經營地有聲有色的兩位女神講師,要和我們聊聊如何運用商業思維、系統化架構來打造自己順流的職涯之路。
這次因為活動內容上確認較晚,壓縮了宣傳時間,造成行銷走期的緊迫,報名人數沒有達到預期。幸好整場活動經過前次經驗的優化迭代,流程順暢,也收到參加者不錯的回饋。我們主辦的分享會是這次系列活動的第二場,主題圍繞在商業思維、職涯成長與創業思維,擷取上次的經驗,我們大幅調整了整個活動內容的流程,將調整的原因和方式記錄起來,也因著有兩場活動經驗了,趁此機會來覆盤一下差異,讓往後有機會舉辦實體活動的朋友參考。
破冰活動的取捨
我相信人際交流是線下活動很重要的特色,面對面的社群比線上多了一份親切與真實感,許多人也是為了能夠認識更多人脈而參與活動,上回我們邀請林育聖及何佳勳老師,破冰則是讓參加者進行分組,邀請今年的學員們擔任助教依照不同的目標主題做 OKR,在這之前也和助教們做了行前訓練。
一切都設想地很美好,但代誌不是憨人想的如此甘單,實際操作發現有些助教不是那麼擅長作引導,現場的我著實捏了九把冷汗,而且體會到什麼叫做「熱鬧與混亂只有一線之隔」,而 OKR 本身就是略有難度的,最後每個組別分別產出 OKR 完整度有很大的落差,活動問卷中也收到很多關於破冰活動的回饋。
面對助教們的服務熱忱我們很感激,但是參加者的體驗也必須受到重視。
這次的活動我們便不徵求助教了,報到時間 20 分鐘我們播放輕快的音樂,搭配投影關於學院和區域組織的活動簡報影片畫面,提早報到的參加者靜靜的坐在位置上,大部份滑著手機,當下我又覺得好像有點乾,每個人安靜的模樣跟歡樂的音樂好違和啊!
活動結束後的覆盤大家對於這點也有不同的想法,職涯分享的活動性質相較上次偏向行銷和廣告的講師,節奏和氛圍的確可以稍微緩和、內斂一些,報到時間就優雅地留白,讓參加者沈澱,而我們也事前在流程上寫明報到時間,要提早報到是個人選擇。
但我認為參加者在這時候與其滑手機,我們應該有更棒的安排使他們更融入活動,可以放上講師與本次主題相關的文章 QRcode,可以在等待的時間閱讀,鋪墊參加者對講座主題的連結,能夠透過相關主題文章的灌輸與反思來培養活動情緒。
流程的延續性
上回在 OKR 後,由於難度與時間上的考量,後續並沒有針對 OKR 再進行實作教學,而是由院長分享他個人的願景、目標設定及職涯故事,對 OKR 工具的運用上沒有學習透徹有點可惜,流程銜接上有落差斷層。也發現我們太貪心了,一次想要塞太多內容給參加者,導致整場活動雖然豐富但內容略顯片段零散,「有一種餓是阿嬤覺得你餓」,我們就好像怕孫子沒吃飽的阿嬷,雖然立意良善但最終可能使孫子不僅嚥不下,也回想不起料理美味與否。
另外活動主打的講師對談時間在整個活動時間上也稍短,為了呼應小圭老師擅長的遊戲化行銷,我們也將活動引入遊戲化,讓講師可與台下朋友互動,做法是將 8 個問題安排在九宮格中,讓參加者舉手選擇想發問的問題。雖然達到高度互動、現場也相當熱絡的效果,但許多慕名而來的朋友認為這 40 分鐘倏忽即逝,這就是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吧,收到許多回饋感到意猶未盡,身為主持人的我也沒有留意到替每個橋段做總結,成為值得優化之處。
互動形式的調整
所以這次我們將講師的短講時間獨立出來,各自有充足的時間讓講師盡情發揮,也有雙人對談,但將問題數量減少到 4 題,相對的每個問題都有足夠的時間給講師們做深入的探討,由主持人引導兩位老師拋出各自想法,並非單純針對問題來回答,而是兩位講者在台上彼此展開對話,有同意、也有不同經驗的回饋,透過兩位講師激盪出異同觀點,傳遞給台下朋友們獲得更多刺激與反思。
關於對談的方式有很多類型,不見得有既定的形式,都是透過實作才知道是否適合,也需要集結眾人過去經驗的反饋,才能安排出理想的方案。
活動的價值
過去也曾有大型策展經驗,這種實體活動要留意的環節非常多,從前期企劃內容、鎖定受眾,推廣和實際活動的 campaign,一直到中期的宣傳到活動當天的所有體驗,最後活動結束評估活動效益、現場轉換等。要辦好一場活動很不容易,策展類型的活動主要是推廣品牌價值,而這種講座類的活動除了推廣品牌以外,還要考量促進社群活絡。
我也有好一段時間沒有主辦線下活動了,今年辦了好幾場商業思維學院創作者社團的線上直播講座,實體活動的體驗相較線上活動,臨場感與氣氛營造的感受更是即時,畢竟線上活動躲在螢幕後面,工作人員忙碌的模樣不會被人看見,而在實體活動的工作人員,隨時都會有人到你面前尋求協助或提問。或許是在百貨時活動辦習慣了,覺得一場場實體活動被切分很單點瑣碎,線上平台的社群經營好像比較高尚,但其實差別是在平台的不同而已,線上與線下活動都要營造良好的社群環境,獲得用戶信任,這都是需要不斷透過好的內容堆砌出品牌價值。
最後一場分享會活動邀請到關登元(小關老師)和我們聊聊有關創業,對這個主題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填寫 早鳥表單,活動正式上架後可用折扣碼享優惠價 250 元。
有活動主辦經驗的朋友,歡迎到 我的粉絲專頁——青聲戲語相談室 留言,告訴我你辦過印象最深刻的活動。
若你是社群活躍的活動咖,也可以與我分享你參加過最特別的活動!
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,歡迎點下方的拍手,這將是我很大的鼓勵哦!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