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書小記: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》——理解情緒的實相
這本最近蠻暢銷的書是 Jazzy 推薦給我,談及個人、家庭到社會的心理學書籍,跟著作者童話故事溫潤的筆觸,不知不覺走入答辯的剖析,意義深遠卻輕鬆易讀,在主角情緒堆砌狀態時,能夠與過往記憶連結,瞬間理解當時感受背後的緣由。 透過心理師蒼鷺的引導,與蛤蟆一同覺察情緒的根源,從蒼鷺拋出的問題,一來一往與讀者自我思辨,接納情緒到外顯行為的背後,或許埋藏著童年記憶交織而成的結。隨著巧妙的故事安排,認識了父母、成人、兒童自我狀態 (Ego States),在各自狀態中包含其情緒特性,包含於父母狀態的批判、兒童狀態的順從與倚賴,也理解張揚背後的不安全感,情緒特性比重不同,個人行為呈現上也有差異。而面對外界的變化、人際相處,就是成人狀態的我們,如何轉換為高情商 (EQ) 來因應。 書中提到而我們會依循著自己信守的價值觀構築這個世界,也就是說你正在實踐過去的預言,這呼應了過去我對生命的理解,曾經的「識」會推著自己成為現在的模樣,如何跳脫因果循環,會需要破除過去的執念,而這需要刻意練習,深入自我覺察。 書中最讓我覺得療癒又貼切的章節,是提及心理地位 [...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