職場就是商業價值的交換,要求貢獻是無庸置疑——如何面對職業倦怠

幾天前一個同學工作遇到瓶頸,說他覺得工作無力,很想離職。因為他身心有需要定期看診的狀況,所以只要他還願意主動跟我聯絡,或是在限動發牢騷,我都覺得比無聲無息來得好,即使有時候打來會邊哭邊講,或是超過一個小時,我都會耐心聽他訴苦,也希望能夠給他具體的幫助。 他在半導體相關產業擔任業務助理,工作繁雜會議多,時常加班以外,非理工背景的他也常需要額外學習 domain know-how,日復一日的高壓讓他感受到內耗,對工作沒有一絲熱情,又遇上最近公司希望他轉調業務,沒興趣以外對此他認為會造成更大的壓力,於是更加苦惱。 同學的能力算是很優秀,對於數據分析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,甚至懂相關的程式語言,往往會覺得以他的能力應該可以有更好、更適合他的工作環境,於是我請他思考當初來到公司的初衷是什麼,想累積什麼能力,但他回答當初也是沒什麼想法。 另外也告訴我在工作時主管發現他很會製作表格,所以很多資料都是先以開會的名義請他一起討論,到最後順水推舟地讓他製作表格,然後變成模板讓公司同事們使用。以至於他認為主管從他身上學走東西,要他無償地分享他的知識或管理工具,內心感到很不平衡,他覺得如果主管可以一開始就告訴他有製作表格的需求,或許感覺會好一點。 身為多年的職場工作者,工作倦怠或想離職的念頭在所難免,但有時候強烈的厭煩感讓自己很難冷靜思考,一時衝動離職後,職涯的下一站往往不如預期的理想。 一、以終為始來思考 除了思考求職的初衷、想在公司累積什麼能力以外,我在商業思維學院接觸一個很棒的模板「未來履歷」,思考未來的 3-5 [...]

By |2023-01-18T17:59:21+08:0021 9 月, 2022|思維成長|0 條評論

讀書小記: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》——理解情緒的實相

這本最近蠻暢銷的書是 Jazzy 推薦給我,談及個人、家庭到社會的心理學書籍,跟著作者童話故事溫潤的筆觸,不知不覺走入答辯的剖析,意義深遠卻輕鬆易讀,在主角情緒堆砌狀態時,能夠與過往記憶連結,瞬間理解當時感受背後的緣由。 透過心理師蒼鷺的引導,與蛤蟆一同覺察情緒的根源,從蒼鷺拋出的問題,一來一往與讀者自我思辨,接納情緒到外顯行為的背後,或許埋藏著童年記憶交織而成的結。隨著巧妙的故事安排,認識了父母、成人、兒童自我狀態 (Ego States),在各自狀態中包含其情緒特性,包含於父母狀態的批判、兒童狀態的順從與倚賴,也理解張揚背後的不安全感,情緒特性比重不同,個人行為呈現上也有差異。而面對外界的變化、人際相處,就是成人狀態的我們,如何轉換為高情商 (EQ) 來因應。 書中提到而我們會依循著自己信守的價值觀構築這個世界,也就是說你正在實踐過去的預言,這呼應了過去我對生命的理解,曾經的「識」會推著自己成為現在的模樣,如何跳脫因果循環,會需要破除過去的執念,而這需要刻意練習,深入自我覺察。 書中最讓我覺得療癒又貼切的章節,是提及心理地位 [...]

By |2023-01-18T18:04:08+08:005 9 月, 2022|思維成長|0 條評論
Go to Top